-
西宁这个名字的由来,主要与它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上的军事防御意义有关。
1. "地理位置:" “西”字直接表明了它的地理位置。西宁位于中国青海省的东部,是青海省内距离东部边界最近的行政中心。从兰州等东部省份来看,它位于西部。
2. "军事防御与安宁:" “宁”字则体现了它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和由此带来的和平状态。 历史上,西宁地处青藏高原东部的边缘地带,是中原王朝通往西域、青藏高原的重要通道和屏障。从明朝开始,这里就设立了重要的军事驻防(如西宁卫)。 控制西宁,就等于控制了进出青藏高原的关键节点。为了确保这一战略要地的稳定和安宁,防御敌人入侵,维护边疆安全,统治者便希望此地能够“安宁”。 因此,“西宁”这个名字寓意着“西部的安宁”或“西部平定”,反映了其在军事上的重要性和统治者希望此地长治久安的愿望。
总而言之,“西宁”这个名字结合了其"西部地理位置"和"军事上追求安宁"的双重含义。它既点明了方向,也寄托了和平稳定的期望。举报 -
【西宁名称由来】西宁古为羌地,武帝元狩二年(公元前121年),汉军西进湟水流域,汉将霍去病修建军事据点西平亭,这是西宁建制之始。东汉建安时期,又置西平郡,治西都县(今西宁市)。魏文帝黄初三年(公元222年)扩建为西平郡,开始筑城。北宋崇宁三年(公元1104年)改为西宁州,至此西宁之始于见史。公元1929,青海正式建省,治西宁县,公元1946,正式成立西宁市。
西宁市辖四区三县(城东区、城中区(代管城南新区)、城北区、城西区、、国家级经济开发区、高新技术开发区、海湖新区,大通、湟中、湟源三个县)50个乡(镇),共有12个涉农办事处,931个村民委员会,4580个社,农业总户数25万户,农业总人口103万人。总耕地面积1841112亩,其中水浇地460680亩,浅山地605481亩,脑山地621451亩,临时性耕地153500亩,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25%、33%、42%。
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