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看了《半月谈》发的一篇《摩托车不是“城市公敌”,是交通“益生菌”》文章。就在2025年春天,青海西宁市也迎来了摩托车解禁的“春天”。西宁市也成为2025年首个正式解除摩托车全面禁行(仅特定路段限行)的城市。
很早以前,全国各大中城市、甚至小县城都相继出台了“禁摩”令,曾经颇受老百姓欢迎的摩托车也成为了“过街老鼠”。为了解决老百姓出行“最后一公里”的民生难题,“共享单车”“共享电动车”便应运而生,并如雨后春笋般的迅猛发展。
当时“禁摩”的目的无外乎“交通拥堵”、“环境污染”、“事故高发”,似乎只要一“禁摩”,此类问题便迎刃而解了。“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”,结果“摩”倒是“禁”得很彻底,但道路拥堵和交通事故的问题也似乎愈演愈烈,空气质量也没有实质性的好转。由此可见,摩托车并不是造成“空气污染、道路拥堵和事故高发”的关键因素。还有的地方还把“禁摩”作为提升城市品位的一项重要举措。似乎没有了摩托车,只有小汽车的街道,才能提升城市的档次。
一个城市、一任管理者,最应该关注的,不是自以为是的只顾提升城市品位,更应该把关注点放在“民生需求”这个核心问题上。不是所有的老百姓都恩买得起小汽车,不是所有的上班族都能承受得了上下班的打车费。就算你把城市公交车全换成“奔驰”,出租车全改为“劳斯莱斯”,那又怎样?这并不是咱普通老百姓需要的,老百姓需要的是实惠、方便、快捷。甭管是自行车、摩托车、电动车,还是共享车,只要符合国情,只要是老百姓需要的,就是最合理的。
当然,摩托车、电动车、自行车、共享车等等都属于交通工具,都必须遵守交通秩序,不能一以禁之,更不能听之任之。城市管理者及相关管理部门应因地制宜,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,引导骑乘人员严格遵守交通规则,既方便老百姓出行,又规范交通秩序。这样的城市,才真正讲人情、懂人性的,才有烟火气!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