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逃去西宁躲焦虑”热潮再起,原博主以“天蓝得”一句,开启心灵避风港之旅

西宁 更新于:2025-09-03 04:03
  • 驴途中人
    天刷微博才发现一股“逃去西宁躲焦虑”的风又起,原博主记录的不是打卡照,而是一句“天蓝得像刚擦过的玻璃”,评论区好几千楼对喷着KPI和存款,明面上是风景种草,底层逻辑却是大家都在找一个不需要摆烂就能喘口气的地方。

    数字层面也能说明问题,青海省文旅厅公开的《2024前三季度数据简报》写得很直白,西宁接待游客突破2700万人次,同比涨幅接近两成,最有意思的是人均停留时间拉到2.8天,比隔壁甘肃多出将近一天,业内人士给的解释是“留得住”,一句话拆开来就是吃住价签透明,城市节奏松弛,游客没被割韭菜。

    这点在文里藏民大叔递的咸奶茶细节里被放大,同条街电动车和转经筒和平相处,传统不被摆成橱窗,现代也没把人心冲散,这不是营销词,是当地政府 2023 年出台的《老城慢行改造方案》硬规定——修路不拆庙,主干道限速30公里,社区共管转经路线,放到数据里就是2024年投诉率下降33%,放到游客感受里就是“心里有光就不累”。

    那问题来了,这份“松弛感”能不能长期复制,专家今年年初在《中国国家旅游》上提了两条风险:第一,旺季房源翻倍容易抬高地价,第二,服务人手主要靠外来兼职,稳定性差,如果只盯着流量而不做公共配套,西宁很可能重蹈一些网红城市的覆辙。

    所以我对热度保持谨慎乐观,西宁当下的友好更多是因为城市体量和节奏还没被消费洪流挤爆,想让这份清爽不被稀释,需要管理层继续补公共交通和污水处理的地基,需要我们游客少一点“都来围观”的猪突式打卡,多一点“顺路生活”的耐心,不然,下一个夏天,蓝得像刚擦过的玻璃,可能会被霾和高价一起糊住,你怎么看。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